12日晚上,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的南樂縣“中國倉頡文化之鄉”和“中國倉頡文化研究中心”授牌儀式在河南濮陽水秀劇場隆重舉行,至此,“中國倉頡文化之鄉”終花落“字圣”故里河南南樂縣。
相傳五千年前,黃帝史官倉頡創造了文字,從而結束了遠古時期結繩記事的蒙昧時代,并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漢字,迄今,世界上有13億人使用漢字,成為世界使用率高的一種文字,倉頡也被后人尊稱為“字圣”。
南樂是倉頡“生于斯、葬于斯”的地方。南樂倉頡陵廟位于“一腳踏兩省,一手摸三縣”的吳村,是豫北冀南一帶的著名古跡。南樂倉頡廟始建于東漢,每年正月二十四,倉頡廟會便吸引冀魯豫三省數十縣的近10萬群眾前來祭祀,并一直沿襲至今。2005年,經過國內權威歷史、考古專家的一致認可,爭論多年的倉頡故里就在河南濮陽南樂。
為紀念倉頡的造字壯舉,南樂縣于2007年11月成功舉辦了首屆倉頡文化節。2010年11月13日 ,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河南省文聯聯合主辦,南樂縣委縣政府承辦的“第二節中國倉頡文化節”,將在“中國倉頡文化之鄉”南樂縣的倉頡陵廣場盛大開幕。
今年的“第二屆中國倉頡文化節”將呈現更多精彩豐富的文化內容。活動期間,將舉辦“倉頡與漢字文明”學術研討會、經貿洽談會等活動,以及地方戲曲展演、民俗文藝表演等。
據前來南樂考察過的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劉慶柱稱,紀念“字圣”倉頡,不僅是對使用率高的漢字的尊重,也讓世人重溫了中國文明史,意義非常深遠。
當日晚上,在授牌儀式上,中國民協副主席、河南省文聯副主席夏挽群為南樂縣授“中國倉頡文化之鄉”匾牌;河南省文聯副主席何白鷗授南樂縣“中國倉頡文化研究中心”匾牌。儀式結束后,來賓們又一起觀看了大型國際雜技綜藝節目《水秀》。